天下牌坊,千年绝唱。
隆昌市在明清两代就有“驿道之县、青石之城、石牌坊之乡”的美誉。我身后的这张照片,就是横跨隆昌古驿道,为五位隆昌县令所立的五座“德政”牌坊。从北到南的第3座,是1845年为纪念隆昌县令牛树梅而建,他以 “勤听断,少臆断,不枉断,作为自己的断案格言。七品父母官,心怀千万家的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“牛青天”。
以史为镜、以史明志,隆昌法院人始终用普通的点滴表达最忠诚的信仰;原隆昌市界市镇法庭庭长黄先俊便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法官,我第一次见到他时,他风尘仆仆,一脸沧桑。后来我才知道,平日里他深入村组院坝,到农户家中开展巡回审理。无论在乡间小路,还是田间地头,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。他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,群众也亲切地称他为“咱们的黄法官”。正是有这样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法院人,才让每一位隆昌人民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法治的力量!
我的父亲就是隆昌的一名法官,正因如此,有两个问题我无奈地回答过很多次:法官是什么样?法官在开庭时否会带假发?我通常会面无表情的回答:“中国的法官没有这么多的形式化,我所认识的法官其实也是普通人,我的父亲脱下法袍后和普通的父亲也没什么两样。”小时候,隆昌法院的办公楼还在老城最嘈杂的菜市场里,所以我经常向问我这个问题的人调侃,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个提着菜的倔老头往办公楼走,他有可能就是我的父亲。但在工作中,他又是一名业务尖子和司法强人,他在办案路上,曾因饥饿而啃过土豆,为办好案件的执行,曾长途跋涉去到过哈尔滨和广州,我的庭长夏明华是四川省的庭审标兵,正审理着刑庭最难的案件,可私下里却常常扮演着热心阿姨的角色,总是让我早点找个女朋友。在工作时,法官们是公平的使者、正义的战士,守望法治的田野,助推着中国梦的实现!但法官们其实并不神秘,和所有人一样为疫情的反复和油价的上涨而担心。私下里,他们平凡而普通,和所有人一样勤谨的工作、真诚地生活,
或许是从父亲身上看到了“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”,怀揣着将这种红色法治精神传承下去的愿望,我本科毕业后跨专业考取了法律硕士,想要成为一名法院人
有幸,在去年,我正式入职法院,成为了一名助理法官。我见过法官们审理案件时驾轻就熟、见过他们对当事人的无理取闹愤愤不已,对被害人的悲惨遭遇心生同情。我也见过他们三天庭审后疲惫的身影,见过他们夜晚办公室的灯火通明。更见过他们闲暇时对子女成绩的担心,和听说工资上涨后的欣喜。周五下班时,他们步伐轻快,带着笑意去拥抱人间烟火的温馨。
我曾参加过几次案件的调解,当事人唇枪舌剑的交锋让我不知所措,但普通的法官们却处理得游刃有余。他们仿佛知道,口中宣称不在乎金钱的人往往最看重一分一厘,说不在乎结果的人却最关心输赢;彬彬有礼的人有时会发出最恶毒的声音,粗豪的面孔下常常藏着温柔的心。法官们往往能准确找到所有纠纷的焦点与核心,四两拨千斤,让双方从激烈的对抗走向调解后的平静。从最初的不解,到现在的豁然开朗,我明白了,正是因为法官们也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,才让他们在工作中如此这般得手应心。在普通的生活里,他们感受到最本真的心跳,体味到最质朴的人情,也就有了最普通的走近、辨识和化解的温情。他们用生活的经验去拆解当事人的分歧,也用生活的逻辑去捋顺当事人的争议。再进一步走近,会发现,他们鲜有口头上的慷慨,也难有行动上的激昂,而是常用生活的逻辑和言说来表达法律的准则和威严。他们用存乎于心的正义让法律在平静中显示出它的雷霆万钧。
提到“司法力量,法治精神”,许多人就会自然想到头顶国徽、手执法槌、身着法袍、肩挑天平的威严,想到剑指邪恶、荡涤污浊、扶危济困、胸佩绶带的英模。
但我更愿意从这样的视角去介绍法官们的工作和身上的法治精神——
他们在工作中担负天高地远的责任,但在办案时常表现得举重若轻;他们对法律怀揣着无限的忠诚,但在生活中却又普通地动人。他们之于法治,像一滴水之于一条河,浩瀚的波涛看不见他们,他们却实实在在地推举着法治向前的浩浩声色。他们用自己的平凡而普通践行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准则。
又乘春风浩荡时,让我们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的理念,赓续红色法治精神,坚定法治初心,勇担法治使命,求真务实、扎实工作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谨以此,致敬“司法力量,法治精神”,致敬那些对法治无限忠诚、在生活中却普普通通的法院人!